選擇離心通風機的三大考慮因素
2025-07-04
一、風量與風壓的精準匹配 風量(單位:m3/h)和風壓(單位:Pa)是離心通風機的核心性能參數,需與實際系統需求嚴格匹配,這是選擇風機的首要前提。 風量需求:需根據系統的空氣輸送量(如車間通風需排除的廢氣量、空調系統的循環風量等)確定。若風量不足,會導致通風 / 換氣效果差;風量過大則會造成能源浪費,還可能因風速過高引發管路振動或噪音超標。 計算方法:需結合空間體積、換氣次數(如工業車間通常每小時換氣 10-20 次)、管道漏風率(一般預留 10%-15% 余量)等因素綜合確定,避免直接按設備標稱值選型。 風壓需求:需克服系統的總阻力(包括管道沿程阻力、局部阻力如彎頭 / 閥門的阻力、設備阻力如過濾器 / 換熱器的阻力等)。風壓不足會導致風量衰減,無法滿足遠端送風需求;風壓過高則會增加電機負荷,甚至引發管路超壓損壞。 關鍵:需通過流體力學計算或經驗公式得出系統總阻力,選型時風機風壓需比計算值高 10%-20%(預留余量,應對阻力波動)。 二、工況環境的適應性 離心通風機的運行環境直接影響其選型材質、結構設計及使用壽命,需針對具體工況 “定制化” 選擇。 介質特性: 若輸送的空氣含粉塵(如礦山、水泥廠),需選擇耐磨葉輪(如高錳鋼材質)、加裝防塵密封(如迷宮密封),并采用前傾式葉輪(不易積灰); 若含腐蝕性氣體(如化工、電鍍車間),需選用防腐材質(如玻璃鋼、316 不銹鋼),避免金屬部件銹蝕; 若含易燃易爆氣體(如油漆車間、加油站),必須選擇防爆型風機(防爆電機、防靜電葉輪,且與火源隔離)。 溫度條件: 常溫工況(≤80℃)可選用普通碳鋼風機; 高溫工況(80-200℃)需選擇耐高溫電機(絕緣等級 F 級以上)、耐熱軸承(如陶瓷軸承),并考慮機殼熱膨脹預留間隙; 低溫工況(≤-10℃)需防止內部結露結冰,可加裝加熱裝置或選用防冷凝結構。 三、能耗與全生命周期成本 除初期采購成本外,風機的能耗(運行電費)和維護成本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的 80% 以上,需重點關注經濟性。 能效等級:優先選擇一級能效的風機(符合 GB 19761《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》),其電機效率(如 IE3 及以上高效電機)、葉輪氣動設計(如機翼型葉片)更優,長期運行可大幅降低電費。例如,一臺 15kW 的風機,若能效提升 10%,年運行 8000 小時可節省電費約 1.2 萬元(按工業電價 1 元 / 度計算)。 運行穩定性: 軸承:選擇知名品牌軸承(如 SKF、NSK),并根據轉速選擇合適類型(高速風機用滾動軸承,低速風機可用滑動軸承),減少故障停機; 葉輪平衡:需經過動平衡校驗(精度等級 G6.3 以上),避免因振動導致的噪音增大和部件磨損; 電機保護:配備過載、缺相、過熱保護裝置,延長電機壽命。 |